立冬一到,還沒有供暖的這段時間,有些地方已經很冷了,保暖基本靠抖擻啊,一不小心,手上就長了凍瘡了。在這萬物凋零, 寒氣逼人的節氣里,天氣也很是干燥,除了多吃溫熱食物好御寒,一些潤干燥滋陰養生食物也不可錯過哈。那么立冬養生吃什么好?小編建議大家多吃薯類、粥羹、蔬菜。養胃通便還很營養呢。
立冬補冬不可盲目“進補”
在補冬的同時,需要注意的是,進補時,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,最好先做引補,一般來說,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、花生仁加紅糖,亦可煮些生姜大棗牛肉湯來吃,以調整脾胃功能。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。如吃“臘八粥”有助于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。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、芝麻粥可益精養陰、蘿卜粥可消食化痰、胡桃粥可養陰固精、茯苓粥可健脾養胃、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。
立冬養生要注意補充維生素
立冬又是蔬菜的淡季,因此,往往一個冬季過后,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,如缺乏維生素C,并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、牙根腫痛、出血、大便秘結等癥狀。那么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,如甘薯、馬鈴薯等。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、維生素B,還有維生素A,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。 多吃薯類,不僅可補充維生素,還有清內熱的作用。此外,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,除大白菜外,還應選擇圓白菜、心里美蘿卜、白蘿卜、胡蘿卜、黃豆芽、綠豆芽、油菜等。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,要經常調換品種,合理搭配,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。
立冬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為主
立冬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,使人體的甲狀腺素、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,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,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,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。因此,立冬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??蛇m當多吃瘦肉、雞蛋、魚類、乳類、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。
做足功課,心腦血管病患者不用再“挨冬”
中國民間有“挨冬”的說法,對于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尤其是這樣。每年寒潮來襲,都是各大醫院里急診科和心血管內科最忙碌的時候,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、急性左心衰竭、猝死、腦卒中等心腦血管事件風險顯著增高。心血管專家建議,其實只要做足功課,心腦血管患者也能安然過冬。
天氣寒冷時有基礎病如高血壓、冠心病的病人心絞痛發作、高血壓危象明顯增多,這是因為天氣寒冷人體的耗氧量驟增,心臟為維持正常的體溫,需要加快心率、升高血壓。對于老年人或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很難以適應這種變化了。寒冷的刺激使得人體交感神經興奮,易引起末梢血管收縮、冠脈痙攣,導致不穩定斑塊破裂,促發血栓形成,阻塞血管,造成急性心肌梗死。
因此,老人應適當運動,注意做好保暖措施,避免在寒冷的清晨出門運動,運動時間可選擇在早上10點左右或下午4點左右的暖和時間,陽光好的時候更可正午時分出門曬曬太陽。
心梗中風病人如何預防康復--控制好危險因素是王道
在美國心臟學會2017學術年會上,公布了新版美國高血壓指南,將高血壓定義為≥130/80毫米汞柱,取代了以前140/90毫米汞柱的標準,這是美國14年來首次重新定義高血壓,也正是基于早期干預有利于防止合并癥進展的循證醫學證據。
誘發因素:情緒的劇烈波動和氣溫突然降低、炎癥、大量出汗、腹瀉、過度疲勞等都屬于誘發心腦血管意外的“導火索”。最近有新聞說,浙江一女性生氣后出現了頭痛、暈倒,送院一檢查,原來是腦部重要血管被氣“炸”了,出血量還很大?,F在廣州已進入冬季,冷空氣頻頻殺到,一旦出現氣溫驟降時,對于患有高血壓、冠心病、中風或有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老人就要特別當心,在這段時間要避免過度疲勞、情緒劇烈波動,規律服藥,按時就診,根據血壓變化及時調整藥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