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6月24日,在加拿大溫哥華召開的第5屆世界卒中大會上,來自世界各地的神經病學專家代表發表一份宣言,呼吁設立“世界卒中日”。這份宣言將提交世界衛生組織。宣言指出,卒中已成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,僅次于缺血性心臟病。
卒中簡介
腦卒中是 腦中風的學名,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。又叫腦血管意外。臨床表現為一次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癥狀和體征。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。
腦卒中預兆
研究發現腦卒中常見預兆依次為:
(1)頭暈,特別是突然感到眩暈。
(2)肢體麻木,突然感到一側面部或手腳麻木,有的為舌麻、唇麻。
(3)暫時性吐字不清或講話不靈。
(4)肢體無力或活動不靈。
(5)與平時不同的頭痛。
(6)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暈倒。
(7)短暫意識喪失或個性和智力的突然變化。
(8)全身明顯乏力,肢體軟弱無力。
(9)惡心嘔吐或血壓波動。
(10)整天昏昏欲睡,處于嗜睡狀態。
(11)一側或某一側肢體不自主地抽動。
(12)雙眼突感一時看不清眼前出現的事物。
預防腦卒中的小知識
1、減重:盡量使體重指數(以體重的千克數處于身高的平方)應該保持在20~24。
2、限鹽:每日的食鹽攝入限制在6克以下。
3、減少膳食的脂肪:總脂肪<140/90mmHg。
4、戒煙限酒:完全不能吸煙,可少量飲酒,每天喝啤酒不超過300ml,高度酒不喝。
5、控制高血壓:在病人可耐受的情況下,最好將血壓降至<140/90mmHg。
6、監測血糖:有中風危險因素的人應該定期監測血糖。
7、保持適當的體力活動,增強體質,保持樂觀的心態和學會自我減壓。
做到5件小事,預防心梗
盡管心梗發病急,病情重,但心梗是可以預防的:
1、七八分飽,清淡飲食
每餐最好吃七八分飽,并控制肥肉、動物內臟等高甘油三酯、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量。
七分飽:胃里還沒覺得滿,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,主動進食的速度也明顯變慢,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,可如果把食物撤走,換個話題,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。
2、排便不過于用力
即使大便干燥難排,也不要過于用力,排便前可進行5~10分鐘的“深慢呼吸鍛煉”,把呼吸調整到每分鐘10~12次,最好是腹式呼吸,這樣能促進腸胃蠕動,同時,排便過程中要張口深慢呼吸,利于肛門放松。
3、運動不過度
最好進行快走、慢跑等較溫和的有氧運動,老年人和心臟不好者最好別參加競技性運動。
4、提防晨起突發心梗
晨起后動作最好輕柔、緩慢,最好在床邊坐2分鐘再站起來,還要及時補水。高血壓患者需遵醫囑服降壓藥,注意控制清晨血壓。
5、注意保暖
冬季心梗高發,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提高警惕。外出時做好保暖。著重護好頭部、手部、腳部。回到室內不要急著脫掉衣帽,盡量減少血壓的波動。▲
年輕不代表大腦“沒問題”
很多年輕人生活方式非常不健康,抽煙、酗酒、熬夜、不運動(肥胖),都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。如果存在心腦血管病家族史、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年輕人規律、健康生活,定期去神經內科體檢,請醫生幫助規避腦卒中的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