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的5月19日是“世界炎癥性腸病日”,是在全球范圍內最具影響力的炎癥性腸病群體的節日。從2010年美國消化病周倡議設立至今已走過五個年頭,活動的主旨是引起社會對全球約500萬炎癥性腸病患者群體,和炎癥性腸病這一長期、致殘性疾病的關注,并提升炎癥性腸病患者生存質量。全球許多國家的專業組織和患者組織在每年的5月19日這一天,都會加入到這個全球性活動中。19日, 安徽九方制藥有限公司積極參與了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IBD義診暨健康教育和患友會公益活動。
慢性腸炎經常反復發作,病情時輕時重。因為病程較長,患者的身體營養流失較多,對身體消耗較大,嚴重時還會因為失水、失鹽,引起虛脫。久治不愈的慢性腸炎,可導致營養不良,甚至引起營養不良性貧血,對健康影響很大。慢性腸炎患者常自述飽受折磨,身心俱疲。
臨近519世界炎癥性腸病患者日之際,一位余先生電話來訪令人印象深刻。余先生是廣州人,一直有直腸炎病史。在電話來訪中他表示最近大便稍干結,有白色或黃色膿液,嚴重時會出血,腹痛,肛門墜脹。余先生說,為了解并積極應對自身疾病,他通過上網查詢之后,購買了《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南(消化疾病分冊)》一書,從書中了解到虎地腸溶膠囊可對癥治療,并且虎地是中成藥,無毒副作用。于是,他果斷去阿康大藥房購買了兩盒36粒裝的虎地腸溶膠囊回去服用。堅持服用一段時間后,他發現自己腹痛、肛門墜脹的癥狀明顯緩解,自己對生活重新看到了希望,并且會堅持服用虎地腸溶膠囊。
此外, 對于患有慢性腸炎的病人,除了針對病因積極治療外,還要妥善安排好飲食。
一、宜食低脂、少纖維的食物。
含脂肪太多的食物,除了不易消化外,它們的滑腸作用常會令腹瀉的病情加重,所以患者應不吃或少吃油炸、油煎、生冷及多纖維食物。飲食中可選擇容易消化的細掛面、絵面片、餛飩、嫩菜葉、魚、蝦、蛋及豆類制品等,以使腸道得到休息。
<!--[if !supportLists]-->二、<!--[endif]-->伴有脫水現象的慢性腸炎患者,可喝些淡鹽開水、菜湯、米湯、果汁、米粥等,以補充水、鹽和維生素。
<!--[if !supportLists]-->三、<!--[endif]-->排氣、腸鳴過強時,要少吃蔗糖以及容易產氣發酵的食物,如土豆、紅薯、白蘿卜、南瓜、牛奶、黃豆等。
<!--[if !supportLists]-->四、<!--[endif]-->慢性腸炎病人多半身體虛弱、抵抗力差,所以更應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、堅硬及變質食物,不喝酒,不吃辛辣刺激性強的調味品。
<!--[if !supportLists]-->五、<!--[endif]-->蘋果含有鞣酸及果酸成分,有收斂止瀉作用,慢性腸炎患者可經常食用。
六、適度調整自己的情緒 經常情緒低落,或者情緒起伏比較大的朋友,也要適度的調整好自己的狀態,否則很容易引發腸胃不適。